腎結石總是反覆發作?3個日常小習慣習慣教你遠離腎結石,及2種手術選擇讓你一次搞懂!

腎結石總是反覆發作?3個日常小習慣習慣教你遠離腎結石,及2種手術選擇讓你一次搞懂!
腎結石一直復發怎麼辦?三招日常預防+兩種主流碎石手術完整解析,教你選對治療、遠離腰痛與結石困擾!

目錄

你是否常常覺得腰痠、側腹隱隱作痛?甚至連上廁所時都覺得灼熱刺痛,頻尿到讓你夜裡也睡不好?以為只是工作勞累或喝水太少的小毛病嗎?其實,這些症狀可能是在提醒你:小心,腎結石找上門了!

一、腎結石需要治療嗎?醫師這樣判斷!

腎結石,簡單來說,就是尿液中的礦物質和鹽類在腎臟裡累積、沉澱、結晶,最後形成堅硬的結石。這些結石大小不一,有些人一輩子可能沒症狀,有些人則會在某天突然被劇烈的腰痛痛醒。造成腎結石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就是水喝太少,讓尿液濃縮、無法把結晶排出體外。除此之外,吃太鹹、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過多,體重過重或不愛運動,都是導致結石的高風險因素。

根據泌尿科醫學會的建議,當腎結石超過 1.5 公分,或合併有血尿、腰痛、反覆感染、甚至造成尿路阻塞等情況時,醫師就會建議積極介入治療。這些症狀,很多人一開始可能會以為是普通的腰痛,但事實上,這些就是腎結石發出的警訊。

二、腎結石怎麼辦?常見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當你懷疑自己可能有腎結石時,第一步該做的,就是到泌尿科進行詳細檢查。透過超音波、X 光或電腦斷層等影像檢查,醫師可以確認結石的位置、大小與數量,再根據這些資訊決定最合適的治療方式。

 

目前臨床上常見的治療選項,包含體外震波碎石術(ESWL)、內視鏡碎石手術(輸尿管鏡),以及針對大型結石所需的經皮腎造瘻碎石手術(PCNL)。這些治療方式各有適應症,醫師會根據你的情況量身規劃。

腎結石治療方式全解析: 體外震波、硬式鏡、軟式鏡、經皮腎造瘻怎麼選?

三、硬式與軟式輸尿管鏡的差異是什麼?

在內視鏡手術中,硬式與軟式輸尿管鏡是兩種常見的結石處理工具,但它們的操作方式與適用範圍有所不同。

 

健保提供的硬式輸尿管鏡為直線型設計,無法彎曲,主要適用於處理輸尿管中下段的結石。然而,由於硬式鏡無法靈活轉彎,對於位於腎臟內部、尤其是腎盞等複雜空間的結石,處理上較有侷限。

 

相較之下,軟式輸尿管鏡具有最高可達 270 度的彎曲靈活度,能深入腎臟各個角落,清楚觀察並處理藏在不同部位的結石。因此,在結石清除的完整度與效率上,軟式鏡手術通常能達到更高的成功率,特別適合處理位於腎臟深處或位置較複雜的結石。

 

醫師會根據結石的大小、數量與位置,以及病人的身體狀況,選擇最適合的手術工具,讓治療效果最大化,同時兼顧安全與恢復速度。

四、軟式輸尿管鏡的臨床優勢

軟式輸尿管鏡不僅彎得動、轉得進,也象徵著更高階、更精準的腎結石處理方式。相較於過去需要經皮打洞、進行經皮腎造瘻手術才能處理的深部結石,如今透過軟式輸尿管鏡,醫師可以不開刀、不切皮膚,只用一條柔軟的內視鏡,從尿道一路進入腎臟,把結石一顆一顆處理掉。

 

這樣的方式不只傷口小、疼痛感低,術後恢復時間也縮短許多,很多人手術隔天就可以正常活動甚至出院。對怕痛、怕恢復期長的病患來說,是一種非常友善的選擇。

 

更重要的是,現在許多軟式輸尿管鏡已採用「一次性拋棄式設計」,手術完即丟,無需重複消毒使用,大幅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也讓醫療流程更安全、更安心。

五、腎結石可以預防嗎?

腎結石聽起來可怕,但其實只要掌握幾個關鍵原則,是可以大幅降低發作或復發機率的。首先,就是喝水!建議每天喝足 2.5 至 3 公升的水,讓尿量維持在 2 至 2.5 公升左右,幫助尿液稀釋、減少結晶堆積。

 

飲食方面,重點不是少吃鈣,而是吃得平衡。足夠的鈣反而有助於預防草酸鈣結石的形成。每天攝取 1000 至 1200 毫克的鈣,搭配蔬菜、高纖食物,並限制鹽分(每日約 4~5 克)與動物性蛋白(0.8~1 克/公斤體重),就能幫助身體維持代謝穩定。

 

最後,規律運動、維持理想體重、少喝酒與含糖碳酸飲料,這些生活習慣的調整也都至關重要。

如果你曾經得過結石,或有家族病史,建議定期追蹤檢查。尤其是年紀輕就發作、反覆復發、短期內又出現結石的人,更應該提高警覺,避免結石造成腎功能受損。

六、別讓小結石成為大麻煩

從腰痛、血尿到反覆感染,腎結石對生活的干擾不容小覷。但只要及早診斷、接受適當治療,不論是體外震波、輸尿管鏡,還是更進階的軟式鏡微創手術,都能有效清除結石,改善症狀,提升生活品質。

腎結石怎麼辦?你不是一個人面對。請諮詢專業的泌尿科醫師,找到最適合你的治療方案,讓身體「無石一身輕」!

手術一起 GO 陪你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安心面對手術挑戰!

關於作者
Picture of 林嘉緯
林嘉緯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

推薦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