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肺癌?為何如此致命?
肺癌是指肺部上皮細胞異常增生形成的惡性腫瘤,主要分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約85%)和小細胞肺癌(SCLC,約15%)。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0年統計,肺癌每年導致約180萬人死亡,佔癌症死亡總數的18%(資料來源:WHO Global Cancer Observatory)。
肺癌致命的原因包括:
- 早期無明顯症狀:多數患者確診時已進入III-IV期。
- 快速轉移:易擴散至腦、骨骼、肝臟等遠端器官。
- 高發病率:與吸菸、空氣污染等環境因素密切相關。
早期診斷是提高存活率的關鍵。5年存活率在早期(I期)可達60-70%,但晚期(IV期)僅約5%(資料來源:美國癌症協會,2024年)。
二、肺癌的早期徵兆有哪些?這些症狀別忽視!
肺癌早期症狀常被誤認為呼吸道感染,以下是需要警惕的臨床表現:
- 慢性咳嗽:持續超過3週,伴隨咳血(痰中帶血或血絲)。
- 胸痛與呼吸困難:胸部壓迫感或吸氣時刺痛,可能因腫瘤壓迫胸膜。
- 聲嘶:腫瘤壓迫喉返神經,導致聲音嘶啞。
- 全身症狀: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5%體重/月)、食慾減退、持續疲倦。
- 其他表現:如反覆肺部感染、鎖骨上淋巴結腫大。
專家建議:若出現上述症狀,特別是45歲以上、有吸菸史或家族肺癌病史者,應立即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這是目前最敏感的肺癌篩檢工具,敏感度達93%(資料來源: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2021年)。
三、肺癌的病因與危險因素:你需要了解的真相
肺癌的發生涉及多重因素,以下是主要致病因素:

(一)吸菸與二手菸暴露
吸菸是肺癌的首要危險因素,約90%的病例與菸草使用相關。菸草中的致癌物(如苯並芘、多環芳烴)可誘導肺上皮細胞基因突變。二手菸暴露也使非吸菸者肺癌風險增加20-30%。
(二)環境與職業暴露
- 空氣污染物:細懸浮微粒(PM2.5)與氮氧化物增加肺癌風險,特別在都市地區。
- 職業致癌物:石棉、氡氣(室內放射性氣體)、砷和鎳化合物,長期暴露可誘發肺癌。
- 氡氣暴露:氡是第二大肺癌致因,特別在通風不良的建築中。
(三)遺傳與分子因素
家族肺癌病史可使風險增加2-3倍。常見基因突變包括:
- EGFR突變:多見於非吸菸者,尤其是亞洲女性。
- KRAS突變:與吸菸相關,常見於腺癌。
- TP53突變:影響腫瘤抑制功能。
(四)慢性肺部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纖維化患者肺癌風險增加2-4倍,因長期炎症促進細胞病變。
四、肺癌的診斷與分期:如何精準確認?
診斷技術
影像學檢查:
-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推薦用於高風險族群(55-80歲,吸菸史≥20包年),可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
- 正子造影(PET-CT):評估腫瘤代謝活性與轉移。
病理檢查:
- 支氣管鏡活檢:適用於中央型肺癌。
- 經皮肺穿刺:針對周邊型病灶。
分子診斷
- 檢測EGFR、ALK、ROS1等突變,指導靶向治療。
診斷技術
依據TNM分期系統(AJCC第8版,2017年):
- T(Tumor):腫瘤大小與侵犯程度。
- N(Node):淋巴結轉移情況。
- M(Metastasis):遠端轉移(如腦、肝)。
- 分期範圍:I期(局限性)至IV期(廣泛轉移)。
五、肺癌治療方案:個人化醫療新趨勢
治療方案依據分期、基因突變與患者全身狀況制定:
(一)手術治療:
- 肺葉切除術:適用於I-II期患者,5年存活率可達70%。
- 楔形切除:針對小型病灶或體能較差者。
(二)放射治療:
- 立體定向放射治療(SBRT):適用於早期不可手術患者,局部控制率達90%
(三)冷凍治療(Cryotherapy):
- 透過極低溫(-20°C至-40°C)冷凍並摧毀腫瘤細胞,通常用於早期肺癌或無法手術的患者。
- 優點:微創,恢復快,特別適合小型病灶或靠近氣道、氣管、動脈、胸壁腫瘤。
- 適用情況:常與支氣管鏡結合,針對中央型腫瘤,局部控制率約70-80%(資料來源:美國胸腔學會,2023年)。
瞭解更多關於冷凍治療的知識👉:肺癌治療全解析:冷凍治療原理、優勢、手術比較、費用與術後護理
(四)全身治療:
- 化學治療:如卡鉑+紫杉醇,常用於晚期患者。
- 靶向治療:EGFR抑制劑(如奧希替尼)針對EGFR突變患者,客觀緩解率(ORR)達80%。
- 免疫治療:PD-1抑制劑(如派姆單抗),延長晚期患者總生存期(OS)。
(五)保守治療:
- 營養支持、疼痛管理與心理輔導,提升生活品質。
五、如何有效預防肺癌?6個科學建議

1. 戒菸與避免二手菸
戒菸是預防肺癌的最佳方法。戒菸5年後,肺癌風險下降30%,10年後下降50%。避免二手菸環境,保護家人健康。
2. 減少環境暴露
- 使用空氣清淨機,降低PM2.5暴露。
- 檢測家中氡氣濃度,確保通風良好。
3. 定期篩檢
高風險族群應每年進行LDCT篩檢,早期發現可提高治癒率。
4. 健康飲食
- 增加抗氧化食物:如藍莓、菠菜,富含維生素C與E。
- 減少紅肉攝取,避免高溫油炸食品。
5. 規律運動
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改善肺功能。
6. 基因諮詢
有家族病史者可進行基因檢測,了解個人風險。
五、守護肺部,從知識開始
肺癌雖然兇險,但透過早期篩檢與科學治療,存活率正逐年提升。認識徵兆、了解風險,並採取預防措施,是保護自己的第一步。立即行動,為你和家人的健康把關!
手術一起 GO,陪你安心面對手術挑戰!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