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便該怎麼辦?是痔瘡還是大腸癌?血便原因、顏色一次看!

有血便怎麼辦?血便需要看醫生嗎?本文將說明6個造成血便的原因,教你從血便顏色與症狀判斷身體可能狀況,並分享血便治療與預防方式,最後也告訴你血便該看哪科,幫助你擺脫血便煩惱!

目錄

一、為什麼會有血便?血便 6 大常見原因報你知!

血便是指排便時發現糞便帶有血液的情況,如果排便時反覆出現血便,或伴隨腹痛、體重減輕、排便習慣改變,就不能掉以輕心,這可能是腸胃道疾病的警訊!以下整理了 6 大常見血便成因,讓大家更了解可能的健康風險。

 

(一)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經常是發生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狀況,通常是胃酸侵蝕腸胃壁,使黏膜受損,導致長期失血,進而造成血便。

 

(二)痔瘡或肛裂

痔瘡或肛裂通常是因為排便用力過度長期便秘而造成血管破裂與出血感染,在排便時會發現糞便表面或擦拭時衛生紙帶有鮮紅色血跡,肛門口也會有腫痛的情況。

 

(三)大腸癌

大腸直腸癌是影響台灣人的第三大癌症,血便是大腸癌的初期症狀,但大腸癌導致的血便血量少,可能只能從糞便潛血檢查中發現,而大腸癌同時也可能伴隨排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交替)、體重下降、腹脹、貧血等症狀,因此建議滿 50 歲後定期進行篩檢。

 

(四)肛門廔管

肛門腺體受到細菌感染,導致肛門膿瘍破裂後,便會形成連接肛門內部與皮膚外層的異常通道,便稱為「肛門廔管」。除了血便之外,肛門廔管也會伴隨肛門周圍腫痛、發燒、發冷、疲勞等症狀,通常需要手術治療,以清除感染與修復廔管。

 

(五)發炎性腸道疾病

這類疾病主要是因免疫系統異常造成,包含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除了血便還會發生反覆腹瀉、糞便帶黏液、發燒、疲倦等症狀。

 

(六)憩室炎

憩室炎糞便卡在憩室內、細菌滋生,導致腸道壁上的憩室發炎或感染,進而造成嚴重腹痛與出血,嚴重時可能引發膿瘍、穿孔,甚至導致敗血症

 

如果發現雖然出現疑似血便,但沒有發生類似的特徵,先別著急!有時候只是吃了含有天然紅色色素的食物,讓糞便顏色變紅,並不是血便!像是:紅肉火龍果、番茄、甜菜根、仙人掌果、木瓜等。

二、血便長怎樣?從血便顏色判斷身體狀況!

(一)鮮紅色血便

  • 出血部位: 肛門、直腸或遠端結腸(下消化道)
  • 糞便特徵:糞便外側呈現明顯的鮮紅色

 

若糞便表面或衛生紙上有鮮紅色血跡,但沒有混入糞便中,且伴隨肛門疼痛,則可能是肛裂導致的出血。若血量較多且伴隨腫脹感,則可能是痔瘡出血。如果血便鮮紅不痛,但又伴隨大量、突發性出血,或帶有血塊,則可能是出現憩室出血的狀況。

 

(二)糞便內有紅色血液

  • 糞便特徵:糞便中混有暗紅色或鮮紅色血液

 

糞便內帶有紅色血液可能與大腸癌或大腸息肉有關,當腸道內的腫瘤破裂或受損,血液會與糞便混合,使其呈現「便中有血、血中有便」的狀態,而大腸癌可能導致糞便變細、帶有黏液、頻繁腹瀉或便秘交替發生等情況,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警訊。

 

(三)黑色柏油樣便

  • 出血部位: 胃、小腸或右側結腸
  • 糞便特徵:糞便呈黑色、黏稠、帶有腥臭味

 

上消化道出血會讓血液經過消化道長時間消化,血紅素與胃酸作用,使糞便變黑,可能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食道靜脈曲張破裂或胃癌所導致。

 

小腸或右側結腸的慢性出血則是腸道蠕動較慢,血液可能經過較長時間與腸內細菌反應,導致黑便,例如:小腸腫瘤、血管異常或憩室病。

 

參考資料:Lower GI Bleeding: Epidemiology and Management – PMC

三、血便怎麼辦?一次了解血便的預防與改善方法!

(一)大腸癌血便的預防

大腸癌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糞便未必會帶血。因此建議 50 歲以上民眾每兩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若有大腸癌家族病史,則建議提早於 40 歲開始進行大腸鏡檢查。

 

此外,減少紅肉與加工食品攝取,並增加蔬果與高纖飲食、保持規律運動以及避免菸酒也能降低罹癌風險。

 

(二)潰瘍性結腸炎血便改善方法

潰瘍性結腸炎主要由壓力、不良飲食習慣導致,除了遵從醫師的治療方式之外,也需要搭配以下生活習慣調整:

 

  • 避免刺激性食物:咖啡因、紅肉(如牛、豬、羊肉)、豆類、全麥麵包等可能加重腸道負擔。
  • 避免 NSAID (非類固醇止痛藥物)藥物:這類藥物雖能止痛,但可能讓腸道潰瘍更嚴重。
  • 控制壓力:適當休息、充足睡眠、規律運動,有助於緩解症狀。

 

(三)痔瘡、肛裂、發炎性腸道疾病的血便改善方法

血便未必是大病,有時只是因為排便習慣不良或腸道發炎,透過日常調整就能改善,但若症狀持續,建議諮詢醫師,尋求專業治療。

 

1. 飲食與水分攝取

 

  • 多攝取纖維:每日建議攝取 20~30 克纖維,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
  • 多喝水:每天喝 1.5~2 公升的水,幫助糞便保持濕潤、減少肛門壓力。
  • 避免刺激性食物:咖啡、辛辣食物、酒精可能會加重腸胃不適。

 

2. 良好排便習慣

 

  • 避免久坐:長時間坐著容易讓血液循環變差,加重痔瘡。
  • 適量運動:幫助腸道蠕動,減少便秘與腸道壓力。
  • 別憋便:養成固定排便時間,避免讓糞便過硬。

 

3. 日常清潔與保養

 

  • 保持肛門清潔:使用柔軟衛生紙,或以溫水清洗。
  • 避免過度用力:長時間用力排便容易導致肛裂。

 

參考資料:認識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保健園地 2018年11月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痔瘡的藥物治療 台大醫網

四、血便該看哪科?「手術一起 GO」醫生群,陪你安心面對痔瘡手術挑戰!

血便不是小事,如果發生血便的狀況建議可以去腸胃科或大腸外科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如果有發生急性大量出血,造成貧血、頭暈、昏厥等症狀,則建議立即前往急診就醫,以免因失血過多危及生命。

 

如果有以上狀況,痔瘡治療醫生推薦你「手術一起 GO」大腸直腸外科醫生群!手術一起 GO 專業醫生群能夠體貼患者面對手術不安的心,並提供良好的溝通和合作關係,讓醫師諮詢不只是單方面輸出,而是能夠來回溝通後,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手術對於患者來說是人生中重大的決定,內心總有許多的掙扎和憂慮,這裡的醫生群皆擁有大量專業醫療知識,能給予患者充足的專業手術前知識與解說、提供多項安全有效的現代醫學治療方式,讓患者安心面對手術挑戰。

 

治療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改善症狀、緩解病痛、提升生活品質、讓生活回歸平靜。讓我們手術一起 GO,踏著堅定的步伐,攜手走向健康的生活!

手術一起 GO ,陪你安心面對手術挑戰!

推薦醫師
文章分類
醫師專題
最新文章
子宮肌瘤的症狀與早期發現方法:保護女性健康的關鍵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影響約20-80%的女性(依據美國婦產科醫學會數據)。雖然大多數子宮肌瘤無症狀,但了解其症狀並及早發現,能顯著降低併發症風險並提升生活品質。

肺癌治療全解析:冷凍治療原理、優勢、手術比較、費用與術後護理

肺癌是全球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治療方式多樣,包括手術、化療、放療等。近年來,冷凍治療(Cryotherapy)作為一種新興微創療法,逐漸受到重視。本文將為您介紹肺癌的常見治療方式,深入解析冷凍治療的優勢,並比較其他手術方式,同時探討費用與術後護理,幫助您更全面地了解治療選擇。

肺癌深度解析:早期症狀、診斷與預防策略|衛教指南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早期發現能顯著提升存活率!本文由醫療專家撰寫,結合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數據,深入解析肺癌的徵兆、診斷技術與預防策略。想知道如何保護你的肺部健康?立即閱讀,掌握關鍵知識!

子宮鏡檢查前必讀:流程、適應症與注意事項一次了解

子宮鏡檢查是什麼?誰需要做?本篇完整解析檢查流程、適應症、風險與術前術後注意事項,讓妳安心了解婦產科醫師為什麼會建議這項檢查。子宮鏡常用來檢查用於檢查子宮內膜癌與癌前病變、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沾黏(Asherman’s syndrome)、黏膜下肌瘤、子宮畸形(如子宮中膈)等疾病

健康Go影音
聯係我們

立即加入Line好友

您術前最可靠的好朋友

粉絲專頁